如何做好訓詁學
如何做好訓詁學

如何做好訓詁學

本文写完后,曾经发给过屯如先生、李葆嘉老师、苏建州老师,在三位老师的建议下,修改成文,感谢以上三位老师对笔者的帮助。

面对的训诂学,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学,如何思,如何做。“如何学”告诉我们训诂学如何“登堂入室”,如何将训诂学的方法学好、学通、学全,这是初步学习;“如何思”则是向我们回答了训诂学是一门经验之学这个本质,如何用训诂学的思想去思考相关的问题,我们采用什么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成了我们学习训诂学第二层要掌握的东西;“如何做”则高度概括了我们应该如何具体的运用训诂学知识解决古代典籍中相关字词句问题,这是每一位训诂学者应该考虑的问题,学了那么多的理论,回过头来还不明白训诂学要做什么,怎么研究它。

我们都知道训诂学曾主要为经学服务,但是训诂学的研究对象却包括各种古代文献,所以训诂学其实也是可以叫“文献语言学”的。

在思考完训诂学怎么学后,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是“现代训诂学是什么,该怎么样做?”笔者只能抛砖引玉的回答一下自己的看法:

第一、 现代训诂学要有成熟的理论支撑,要可以指导我们进行科学的训诂学操作。在成熟理论学习前则必须阅读《尔雅》、《说文》、《方言》、《释名》等必读之经典(这里列举的是先师黄季刚先生曾提到过的,当然这部分专书还有),和研究训诂学的重要专著(比如陆宗达、王宁两位老师的专著,台湾陈新雄师的《训诂学》教材),以及古音学工具书,了解音韵学的新观点并运用之;

第二、现代训诂学要注意对材料的整理和分析,要将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相结合,要有发展的眼光和语言学理论的基础,灵活使用古文字、古文献数据库;

第三、要明确我们的讨论问题的本质:

(1)上古汉语中多讨论同源通假问题,需要我们利用出土的古文字材料和音韵学原理进行剖析,看是字形之间的关系还是词之间的关系,在解决上古文献问题时,还应该了解考古以及三代史与先秦史,做到对当时的历史情况与事件、出土情况做一个简单了解和归纳,使之佐证我们训诂和考释结果,这就是所谓的多重证据法在训诂学和古文字学的运用;

(2)中古汉语和近古汉语则多为传世文本、敦煌文献、佛经文献和小说中若干词句做疏解,此时就需要大量的罗列训诂学专书的相关训解条例,但是也要注意的是,我们要有词的意识——将音与义高度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与形进行对应,来疏解相关词义。

中古期间大量的方言词与俗词的混入,使中古训诂对于材料的使用和整理要求很高,有“语位”这个意识,对于解决这一时期的文献疑难有极大的益处,当然还需要注意的是宋后近古时代,会出现很多的字形讹误问题和俗词俗语来源较杂的问题,面对这些难题则要求我们不能单单围绕经史子集等等经典来做训诂,还应该对宗教书籍、俗语俗词和民俗方面有所了解。

总之,不能只抱着《说文解字》做训诂,也不能只抱着训诂专书和材料做训诂,要懂得将训诂结果放回句子中,并且找出相关用例来验证,因为真正的科学都是可以证伪的,训诂的终点不是结果而是要回到文献和语言文本的本体去,进而可以上升到历史和哲学上去。

李葆嘉老师也曾告诉笔者:“训诂学是一种学术,其实与(实验)科学不同。主要途径就是基于文本对勘和文本语境的形训、音训、义训。”但是笔者认为训诂学应该逐渐的向理论化、科学化发展所以还是要多在可以证伪的思路上面多思考一些。

以上就是笔者的一点拙见,希望可以给予正在做训诂和学训诂学的朋友一点点启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