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拙同叙斋句法学论·“手帕哭湿了。”无标记被动句的句法分析
精拙同叙斋句法学论·“手帕哭湿了。”无标记被动句的句法分析

精拙同叙斋句法学论·“手帕哭湿了。”无标记被动句的句法分析

今天,我们来分析“手帕哭湿了。”这个无标记被动句(也称为“受事主语句”)。我们使用事件信息分析法(EIAM,Event information analysis method;具体见CHANG2023)进行分析:(1)哭;(2)手帕湿了。很明显事件(1)只是一个动作,他缺少施事,手帕是受事,湿是手帕此时的状态,也就是说此时事件(2)补充给事件(1)一个受事。实际上,这个句子的应该是“哭湿了手帕”,手帕是作为话题出现的,一般话语信息编排是表示已知的话题单位应该放在句首的位置。

那么,这类句子的移位是怎么样的呢?徐杰(2001:105)提出,话题成分在句法层面中,拥有一个形式特征([+T]),而生成语言学理论中,强语素无法解读,必须加缀在有形的NP之上,才可能在IP的指示语位置得到核查并加以删除,以免诱发下一轮的移位操作。所以域内论元(受事宾语)是[+T]加缀的唯一对象,因此要移位至IP的指示语位置去核查[+T]的语法特征。移位后的NP在IP语域内成分统制语迹t语迹t通过NP-t语链把“受事”这种论旨角色传递给从此处移走的NP,从而使NP在主语位置上获得“受事”这种语义关系的解读。(王家年2008)

则“手帕哭湿了。”可以分析为:[IP手帕i[VP哭湿了ti]]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