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拙同叙斋翰海幽玄文摘 | 《馮諼客孟嘗君》相关的字(词)的词性、词义问题?兼談古漢語研究的現代思維錯誤!
精拙同叙斋翰海幽玄文摘 | 《馮諼客孟嘗君》相关的字(词)的词性、词义问题?兼談古漢語研究的現代思維錯誤!

精拙同叙斋翰海幽玄文摘 | 《馮諼客孟嘗君》相关的字(词)的词性、词义问题?兼談古漢語研究的現代思維錯誤!

龑案:問題緣起是知乎這個問題《馮諼客孟嘗君》相关的字(词)的词性、词义问题?;問題如下:

“文倦於事,憒於憂”句,其中的“倦”与“憒”是形容词还是动词?

“乃臣所以爲君市義也”句,《古代汉语》说其中的“以”是介词。冯谖以赐诸民以责,因烧其券为孟尝君市义。以上二“以”是介词没错。换一种表达方式: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是冯谖所以的。这“以”在“所”后,怎么还会是介词呢?

“請爲君復鑿二窟”句,说到“復”,《现代汉语词典》对“復(复)”作了不少注释,其一是再;又,举的例子是复苏、一去不复返等。“苏”如果是一种状态,那复苏的“复”不是应该是恢复的意思吗?若“苏”为苏醒之意,那“复”怎么会是再、又之意呢?没有“苏”过的前提,再、又从何谈起呢?

解答:

問題1:這兩個“於”表被動,憒、倦應為形容词,表狀態。

問題2:“以”在古漢語中是引介行为、赖以实现的办法、手段时,可理解为“凭借,(依靠、用)”;而当它介引行为产生的原因时,则可理解为“因为(由于)”。這種詞義理解其實是一種功能特徵,在翻譯時的實體化。介詞是一類謂詞性特徵的詞,像蒲立本將之稱為“次動詞”。

在古漢語中“所以”,其實是“以所”,指的是“用來凭借的”,其中的“所”可以是指代的標記,它可以省略和“以之”的“之”的省略用法一致,這裡的省略的原因是“以”帶有[+DEM],它可以獨自指代前面的內容。

“以赐诸民以责,因烧其券”,這裡的“以”就是如此,“凭借(窃矫君命)”做什麼事情,來幹什麼?轉換也應該是“所以赐诸民以责,因烧其券”。

古漢語中的“所以”与現代漢語的“所以”不是一樣的,現代漢語的語法化是有可能是繼承古漢語的。

問題3:復的去聲義,做“又”講,金文中復做返回講,引申為又、再,反復。

這個是詞源的問題,這個詞本身就做“又、再,反復”;現代漢語中“復蘇”是雙音節詞,聯合結構,兩個部分是並列、相互補充的關係。另外,古漢語,你查現代漢語詞典,古漢課的工具書部分沒有聼嘛!

這是一個用現代漢語的思維去解釋古漢語的問題!這種思維要不得的!因為古漢語和現代漢語從句法、語意、詞彙的使用上面均有一定的差異,要有古漢語的思維去做古漢語研究!

簡體字版:

解答:

问题1:这两个“于”表被动,愦、倦应为形容词,表状态。

问题2:“以”在古汉语中是引介行为、赖以实现的办法、手段时,可理解为“凭借,(依靠、用)”;而当它介引行为产生的原因时,则可理解为“因为(由于)”。这种词义理解其实是一种功能特征,在翻译时的实体化。介词是一类谓词性特征的词,像蒲立本将之称为“次动词”。

在古汉语中“所以”,其实是“以所”,指的是“用来凭借的”,其中的“所”可以是指代的标记,它可以省略和“以之”的“之”的省略用法一致,这里的省略的原因是“以”带有[+DEM],它可以独自指代前面的内容。

“以赐诸民以责,因烧其券”,这里的“以”就是如此,“凭借(窃矫君命)”做什么事情,来干什么?转换也应该是“所以赐诸民以责,因烧其券”。

古汉语中的“所以”与现代汉语的“所以”不是一样的,现代汉语的语法化是有可能是继承古汉语的。

问题3:复的去声义,做“又”讲,金文中复做返回讲,引申为又、再,反复。

这个是词源的问题,这个词本身就做“又、再,反复”;现代汉语中“复苏”是双音节词,联合结构,两个部分是并列、相互补充的关系。另外,古汉语,你查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课的工具书部分没有听嘛!

这是一个用现代汉语的思维去解释古汉语的问题!这种思维要不得的!因为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从句法、语意、词汇的使用上面均有一定的差异,要有古汉语的思维去做古汉语研究!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