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上古漢語形態學探索
2022·上古漢語形態學探索

2022·上古漢語形態學探索

01

[朝],名詞,早晨(記為{朝1}),上古音構擬**t[r]aw,動詞,上古音構擬**d[r]aw(記為{朝2})。兩者是上古漢語清濁交替構詞。
{廟},名詞,上古音構擬**m.t[r]aw-s 。m-有將動詞詞根名詞化的句法功能,-s有名謂化作用。
{庿},名詞,廟的異體,上古音構擬**m[r]aw。[庿]最早見戰國早期包括戰國楚簡和中山國青銅器,[廟]西周中期。从現有出土文獻材料,來看記錄{廟}的聲符出現〈苗〉,可能是因為在春秋戰國時期發生m.t[r]aw>m[r]aw,所以在日常俗語詞記錄時出現異體。

02

太炎先師的《文始》在{逆}字條的問題。與{逆}同源的應該是{溯}。原因實際上很明確了,{逆}與{溯}這一組 在句法關係上是不及物與及物的關係,{溯}的異體有{泝}心紐模韻合一,{溸}音借表示{泝}是後起,發生音變是s.ŋ[r]>s[r]或者s.ŋ>s這個情況,時間大致在春秋戰國左右。與{廟}的情況相同的,我們實際上可以發現s-與sə-在形態學功能上是等價的,進而我們在處理上古漢語詞根時,這類前置成分也不能算進去,大致上我們可以猜想春秋戰國時期漢語形態功能分地域開始喪失了,到東漢左右通語音系開始變化。與之對稱的表示聲調的詞綴也應該是處於詞綴到發聲態再到超音段的變化。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