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拙同叙斋句法学论 |生成语法如何分析主语后的语气词?
精拙同叙斋句法学论 |生成语法如何分析主语后的语气词?

精拙同叙斋句法学论 |生成语法如何分析主语后的语气词?

分析思路有两个:

其一,

首先,这里的“呢”属于标句词

其次,这里的“呢”是表态度或者情感的,我们认为MoP(Mood)是比TopP层次更高的(这些层次都是CP 层分裂出的)。

最后,这里的“我”,是从TP 中跃升到MoP 的Spec位置的。

其二:

最简单的方式是TopP,呢处于中心语,“我”,是从TP 中跃升到TopP 的Spec位置的。

笔者将树图给一下:

一位学友的评论:

其实我感觉这个分析蛮有意思的:不谈句法制图,单纯从描写语言学出发,我们会认同“啊”起到的是话题标记(或者情态,或别的什么)的作用,因此它标记的是一个grammatical relation,后者当然就是“话题化”。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啊”连接了topic和comment,并且某种意义上后者先出现而前者后出现(因为可以认为先有一个canonical clause上面,然后才有话题化,所以comment先出现)。然而实际上这就是句法制图的理论:“把”是一个functional head,它被合并到一个低层CP上面,然后话题经历A-bar movement。这么看,句法制图虽然总是受到功能语言学家的批判,但它的理论框架其实一点也不激进,它的building blocks正是描写语言学中用到的那些东西。

第二个点是,一般人会说“我啊”应该分析成一个成分,后面接comment,但是并没有如实反映句法结构;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汉语其实也存在一定的PF操作掩盖syntax proper的结构的现象,正如屈折语中会出现的那样(如TP投射“坍塌”到动词上)。当然我们肯定不能管这个叫形态学:我感觉描写语言学中也需要有一个名称来区分syntax proper和它的语音实现……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